鱼类是一种较低等而种类繁多的水生脊椎动物。在泥盆纪以前,其他脊椎动物还没有出现,鱼类已经兴起并走向繁盛。到了泥盆纪,鱼的种类已相当繁多同,成为优势动物物种,所以人们也把泥盆纪称作为“鱼的时代”。

  我国内陆地区的不少鱼化石,都是淡水鱼化石,如生活在1.5亿年前中生代晚期的狼鳍鱼、江汉鱼等。关于鱼化石的形成,宋代文人杜绾在所著《云林石谱》中,已经做出科学性的解释:“古之陂泽,鱼生其中,因山颓塞,岁久土凝为石而致。”这里所说的“因山颓塞”,实际上就是火山爆发,而“土”就是火山灰。当年火山爆发,在湖泊中怡然自得的鱼儿,陡然被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压入湖底,纷纷窒息而死。由于鱼体与空气隔绝,不致腐烂,于是就“印刻”在冷却的火山灰之中,逐渐形成鱼化石。随后,又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,鱼化石露出地面,便被人们所采集。此外,还有一些鱼化石,是鱼儿当年被湖泊、河流的淤泥掩埋之后,经过漫长的历史,骨骼逐渐炭化最后成为鱼化石。

  江汉鱼化石主要产于湖北松滋,身长约6至8厘米,头部较小,鱼背凸起,背鳍位于身体中部。江汉鱼保存在暗绿灰色或灰色的石板上,与今日的武昌鱼相似,也能栩栩如生地再现当年江汉鱼的悠然神态。

  我国有一些地方,是遐迩闻名的鱼化石产地。

 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南约3公里处,是一个鱼化石产地,自20世纪30年代起经多次发掘,先后发现二千多尾鱼化石,大部分都保留着原来的形状。这个地方,有一个澡盆状的堆积物,由小砾石、红褐薄层细砂和黄色细砂岩组成,大量的鱼化石就产于中下部的细砂岩中。发掘出来的鱼化石,有些种类已经灭绝,而有些依然存在。

  山东临朐县山旺村的东北部,有一座小山——角岩山,周围埋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。据科学家考虑结果表明,这里在一千多万年前是一个湖泊,岸边生长着茂密的森林,湖中有大量藻类和其他生物繁衍,森林中有各种野兽生存。后来,经过地壳变迁,原来的湖泊变成了小山,生物被埋在底下形成各种古生物化石,其中就有丰富的鱼化石。如今,这里已被国家定为自然保护区。

  鱼化石鉴定交流联系小编:13590301602(长按复制)每天为您推送最新资讯!